◇含英咀華
詩家清景在新春
——讀呂世豪詩《五線譜》
□ 李喜平
呂世豪新作《五線譜》,是一首清新別致的田園風(fēng)景詩。
如詩如畫如歌 ,詩情畫意是該詩的最大特色。詩人用畫面 ,記錄了片刻之間的諧和與寧靜,并觸景生情,抒寫出自己內(nèi)心的情思?!拔寰€譜”的圖景,是勾畫了的中國畫,是低吟淺唱的田園小調(diào),在恬淡靜謐的氛圍里,蘊含著春日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,并意蘊深沉的春日抒情,表達出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與贊嘆。
詩文用簡練的筆法,勾勒出一幅初春的田園風(fēng)景圖畫:
首先,詩人用一個長鏡頭,對著“五條平行的電線上”落腳的“一群紫色的燕子”著眼 ,并拉近鏡頭,以特寫的方式,表現(xiàn)出它們的情態(tài),“它們既不彈上落下,也不嘰嘰喳喳”, 一改平日活潑好動、呢喃細語的天性,仿佛是在滿腹心事還是有所希冀的等待。同時聚焦一個個燕子,將它們比喻為一個個小蝌蚪,賦予生命力的動感。然后 ,再次移動鏡頭 ,將這幅圖畫,放置于藍天白云、風(fēng)和日麗的故鄉(xiāng)的大背景下,將錯落有致的燕子,想象為“更像五線譜上/點綴的一些音符”,賦予了形象美與音樂美。同時,這兩個意象給人傳遞著春色怡人的感觸:“燕子”是春天的使者,給人帶來大地回春萬物復(fù)蘇的喜訊;“蝌蚪”是新的生命在春日的誕生,是生命的萌動。兩者都給人以生機勃勃的鼓舞與感動。
只有對描寫的景物傾注入情感,風(fēng)景詩才能以情動人。此情此景,詩人靈感觸發(fā),以“我突然想到”走心,思潮涌動,移情入景。用“音樂家累了”、“五線譜累了”、田園也“陶醉”了三個方面 ,借物抒懷,表達對萬千氣象的春天的渴望、憧憬及歡欣之情。
“音樂家”是一個借喻,春日暖陽、和風(fēng)細雨才是春天的主宰者,“五線譜”僅僅是春日的一個開端,是轟轟烈烈的春天大合唱的前奏。由此,音樂家的“累”,是對春日狂歡的熱望。他是在蓄勢待發(fā),在調(diào)整狀態(tài),在捕捉靈感,是在為即將上演的春日大劇醞釀情緒。
“五線譜”是一種借代,用燕子的“累”,表現(xiàn)對春天的期望。因為,“一年之計在于春”,在春天,燕子是在開啟美好的生活,享受甜蜜的愛情,生兒育女,經(jīng)營自己的小日子,幸福生活正是由此出發(fā)。春天正是它們夢想起航的始發(fā)地,它的“喘息”,正是為了進入一個別開生面的環(huán)境難以控制的激動。
田野的“陶醉” ,是對即將開始激越的場景,即將到來的氣勢磅礴的大聯(lián)歡,悄無聲息的等待。春天處處有感動,有“只等春雷第一聲”的驚喜,有“千紅萬紫安排著”的絢爛,有“千里鶯啼綠映紅,水村山郭酒旗風(fēng)”的迷離與嫵媚,有“草色青青柳色黃,桃花歷亂李花香”的色彩斑斕和香氣四溢……這壯美的景色,似流動的詩,似滾動的畫,詩人的波動的情感,是對大自然的力度之美、色彩之美賦予了濃郁感情色彩,是對春日大劇高潮的翹首以盼。
詩文用繪畫,突出春天的靜態(tài)美,音樂美;用抒情,展示春天的動態(tài)美,色彩美,兩者相得益彰 ,共同完善了田園風(fēng)光的形象美和生命意味美。
欣賞詩文,我們知道詩人是從繪春到贊春,完成了自己的情感抒發(fā) 也給我們以這樣的感動與聯(lián)想,我們必然會情不自禁地去追尋春日的主人。在廣袤的原野上,在春日的繁忙里,那條塊分割的土地里,那三五成組的開著機器或趕著黃牛的農(nóng)人,辛勤勞動的場景,還有那落英繽紛鳥語花香的大背景,不正構(gòu)成了一幅動態(tài)的“五線譜”嗎?
至此,我們恍然大悟,詩人對春天的吟詠,就是對耕耘春天、播種希望、辛勤勞作 、創(chuàng)造美好的勞動者的濃情禮贊,是唱給家鄉(xiāng)、唱給父老的一曲贊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