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之戀
◇人間味道
□ 李海光
庚子年中秋國慶重逢時節(jié),我與少年時的電影夢喜得重逢。遠在異地的女兒網(wǎng)絡(luò)購票,我攜愛人在太原的全美影院觀看了電影《奪冠》。這次觀影,勾起了我對電影情有獨鐘的苦樂回憶。
在我小時候,20世紀60年代,偶爾在晚間看場電影是農(nóng)村少年的夢想。日久生情,電影成了我戀戀不舍的心結(jié),但凡耳聞目睹電影二字,便魂牽夢繞,伴隨著歲月描繪年輪的軌跡,電影雕琢成我拿得起放不下的鄉(xiāng)愁。
貧困喂養(yǎng)的少男,對電影的鄉(xiāng)愁用八詞九字承載——歡,跑,爬,翻,藏,帶,聽,解放。歡、跑記錄的是看公演電影,其余講述看商演電影。商演沒有固定場所,臨時選在高墻大院里,銀幕掛在屋頂墻頭站的人看不見處,鮮有瞭見銀幕的缺口,也被無情的圍布遮擋。兒童半價票,只要5分錢,但從來不敢向父母開口,因為討要學(xué)費書錢都“難于上青天”,何況這樣奢侈的額外消費呢。想見到夢寐以求的“心中偶像”,無票的藩籬怎么跨越?一文錢難不倒英雄漢,懵懂的男兒們只好瞞著家長,智慧出與電影暗中牽手的奇思妙想。
爬。散學(xué)了,忍著饑渴悄悄到放映場內(nèi)外察看地形,準(zhǔn)備“潛入”。影院的墻根有排雨水的水眼,“爬水眼”是便捷入場的不二選擇。爬有技巧:不敢早,早了場內(nèi)人少,容易被揪??;水眼狹矮,自主爬會卡殼,需要頭前扯,腳后推;身材廋小者先爬,兩個人在腳后跟上使勁推就成;先進去者扯后爬人的手,外面的人同步推;循環(huán)至最后一人時,兩只手上扯進來。爬是四肢著地的自主運動,匍匐為腹部觸地的爬,我的電影之“爬”難度系數(shù)更高,腿、肚、胸、臂、鼻、額貼地,直挺挺被塞進去扯出來,像是縫衣服走針。爬進影院,磨破鼻額不說疼,渾身有土不敢拍,等到確認未被發(fā)現(xiàn)時,才輕輕擦臉,悄悄抖土。
翻。水眼被防爬而堵或無水眼的場院,只能翻墻。偵察的重點是哪兒翻隱蔽,墻矮方便上下。上墻容易,支根木樁或踩著同伴的肩膀攀爬;下墻艱難,恐高,更怕落地聲引來管事的。墜地后心跳加快,手托胸脯覺見震動;原地屏聲靜氣,體察到?jīng)]人來揪,才漸漸平靜,分散溜入人群。地爬天翻像做賊,一但被揪住,再被趕出影院,丟人現(xiàn)眼事小,看不成電影痛苦。
藏。沒有翻爬條件時,兩三個男孩偷偷溜進影院的柴草堆里藏好,清場前“不敢出氣,不敢放屁,”等到場內(nèi)人多聲雜了,腳輕手快地鉆出來,柴禾繎滿頭發(fā)、領(lǐng)和袖。柴窩里躲藏久了,入睡做夢:彪形大漢揪著耳朵,在刺眼的燈光下亮相,拳打腳踢往外攆;賴在地上舍不得走,磕頭作揖哀告;兇神惡煞的人從手腳上抬起,拋向黑暗,跌入深崖……嚇醒后,電影誤了一大半。
帶。爬、翻、藏的升級版,貌似光明正大,實則弄虛作假。守候在入場處,等到熟慣的大人時,拉袖拽襟,懇求攜帶入場。到了檢票口,縮脖、收身、彎腿,廋身成矮才能如愿以償。一旦被卡,如法炮制,從頭再來。闖關(guān)成功了,反覺得從正門進場,心少虛,理不虧。
聽。爬、翻、藏、帶都沒戲時,“聽電影”成了沒有選擇的選擇。孤零零地守候在大門外,豎著耳聽電影,只聞其聲不見其影,穿門越墻的模糊聲中等待電影的“解放”。
解放。放映結(jié)束前,阻隔在面前的討厭大門會打開,預(yù)備散場。望眼欲穿的場外人趕緊跑進場看個結(jié)尾,也算過了把電影癮,這就是看“解放電影”。此時的電影情節(jié)是故事的高潮,雖未見前因,但后果仍然誘人。
用這類缺乏“尊嚴”的方式看電影,膽怯怯地游走在觀眾外圍,從人墻縫隙間窺視,無顏往別人前面擠,異常地羨慕有票的人坐在銀幕與放映機之間的黃金位置。無論如何,能突破“封鎖”與電影在同一空間做“站著喝酒穿長衫的人,”有和夢中情人親近的幸福感,竊喜。
歡??垂蓦娪跋癜萑A堂入洞房那樣的喜笑顏開,甚至有久別勝新婚似的迫不及待。早早地舉著凳子占好位子,把放電影的打谷場當(dāng)成游樂園,極盡頑皮之能事,嬉戲追逐,好像久未出圈的羊羔毫無約束地蹦跶。找機會毛遂自薦,騎墻爬樹,輔助放映員掛銀幕、拉電線、侍弄發(fā)電機,得意于參與電影的放映。兩根臨時埋設(shè)的柱子中間掛一幅白芯黑邊的銀幕,放映員對光時,青少年用手構(gòu)建飛禽走獸,舉凳子、拋帽子、打口哨,銀幕上演出“影子”電影。遇有駐軍與民同看,多村鄉(xiāng)親圍攏著黃金位置坐姿劃一的部隊,小孩們因羨慕心生敬畏,悄然坐到人少的銀幕背面“反看電影”??催@類心儀的電影,與電影有兩廂情愿的默契,歡樂會持續(xù)到夢鄉(xiāng):奪得一挺機槍,瞬間掃倒大片鬼子,受傷的敵軍官跪地求饒;電影里的靚男俊女簇擁著咱,吃喝玩樂,兒女情長……歡樂能延續(xù)至次日,大清早被同學(xué)們圍著,問詢電影的內(nèi)容,首問便是“打嘞不?”當(dāng)時的影片主打戰(zhàn)爭片,觀眾以為仗打得越激烈越是好電影。歡快要繼續(xù)多日,日記、作文的話題多取自電影,男孩們課余活動多半是模仿電影的打仗情節(jié)。
跑。十里八村公演電影,成群結(jié)隊去看,大人走而小孩跑,汗流浹背,生怕誤了開頭。返回時議論電影內(nèi)容,小孩大人理解不一,辯得激烈。同一部電影幾個村接龍公映,循環(huán)去看,每次往返跑上十來公里的羊腸小道溫故知新,不覺得累,反而有種異地戀人會面的釋懷感。
我對電影的深情厚誼綿延半個世紀,看電影的長途跋涉曲徑通幽,飽含黃河的靈動、呂梁的憨厚。農(nóng)村時的鄉(xiāng)戀過后,考入縣城高中,為學(xué)而優(yōu)則薪,封存了對電影的初戀,一墻之隔的電影院從未涉足。入戶師范學(xué)校,每周少吃一頓午飯,余下兩毛錢的助學(xué)金與電影約會。四十年余年,飯素衣簡,少酒不煙,正片大片名導(dǎo)之片一覽無余,學(xué)知識健心身,增益事業(yè),銀幕的國色天香永遠留在了我的心中。
梳理50多年的觀影經(jīng)歷,真是一言難盡。1905年秋,北京前門大觀樓影戲園東家任慶泰拍攝和放映了京劇電影《定軍山》,標(biāo)志著中國電影誕生。之后,電影從無聲而有聲,一路向好,黑白、彩色、寬銀幕、立體、全景、環(huán)繞、穹幕、巨幕;從8、16、35、70毫米膠片到數(shù)字2D、3D;晝夜隨時放映,看啥選啥,同一影院同時放映不同類型的影片,故事片、喜劇片、賀歲片、兒童片,動作、科幻、港臺、娛樂、戲劇、音樂、譯制片,春節(jié)檔、微電影、電視電影,五花八門,應(yīng)接不暇。
過去的場地?zé)o座位,自帶登子或搬塊磚頭石頭當(dāng)座,風(fēng)來土擾,雨到水淋,冬天刺骨冷。今天與電影約會,“媒婆百度”設(shè)計路徑,百慮細節(jié),千叮嚀萬囑咐;“紅娘高德”鴻雁傳書,棋盤掩護,月下玉成。網(wǎng)上擇片、購票、選座,乘出租、公交、地鐵到場。院線設(shè)施日新月異,禮堂、大廳、中廳、小廳、包廳,直梯、扶梯、地毯、空調(diào)、軟椅;影院內(nèi)部展覽、閱讀、餐廳、小吃、飲料、購物、游玩,令人樂不思蜀。
電影票由白紙紅章到套色彩印、副卷作廢、電子打印、二維碼、無紙化。以往新聞在電影中放映,加演的《新聞簡播》是觀眾獲得立體新聞的唯一渠道?,F(xiàn)在電影在電視中播放,電影頻道、電影網(wǎng)、電腦、手機,開機可看,眼花繚亂。
我的鄉(xiāng)愁是一聲媽、一口奶、一掬水、一碗飯、一根針、一條線、一雙鞋、一道坡、一條河、一縷煙……更是一幅潔白無瑕的銀幕、一次痛并快樂的觀影、一生牽腸掛肚的愛戀。對電影的朝思暮想何嘗不是一份獨特的個體成長財富,思想的萌芽、美好的向往、奮斗的動力,很大程度上來自對電影的情竇初開。不經(jīng)歷風(fēng)雨,怎么見彩虹?我對今天的生活超乎尋常的滿足,自覺一日三餐均比兒時的年夜飯精香,薄薪陋居簡衣素食亦幸福感滿滿,所有這些都是艱苦孕育的。
我愛戀電影,電影伴我成長,由鉆穴逾墻的“賊”到“誕生地第一廳”的客,譜寫了一曲待月西廂、花好月圓、天長地久的金婚絕唱。待到老至就木日,必真情表白:電影,您是我芳華不褪的戀人。